0-3歲認知及人際情緒發展

近期常有父母帶二歲左右孩子前來評估,大多因二歲都還少有單詞和語言表達,但評估後發現其實認知和人際情緒的發展也落後同齡。

語言很直覺可以從孩子理解指令和表達的詞彙量發現,但認知跟人際情緒的部分可以怎麼評估呢?

以下分享0-3歲的孩子,在認知和人際情緒的發展概況,幫助父母了解可以陪孩子們玩些什麼,以促進孩子的能力發展。

◆0-1歲的孩子:

這個時期孩子透過感官(觸覺、聽覺、視覺等)探索世界,學習「物體恆存」(知道東西即使不在眼前,仍然存在),也是建立人際信任基礎的重要階段,大人與孩子的非語言和情感交流(包含臉部表情、眼神對視、說話的語調、肢體動作等)很重要。因此,大人可以多與孩子互動,當孩子發出聲音時,用笑臉和聲音回應他,他就會更喜歡與人溝通。此外,可以常和孩子玩「peek-a-boo」或是「用小布巾蓋住玩具」的遊戲,幫助他們理解物體恆存;運用聲光玩具引導其各項動作發展,以及了解因果關係,促進認知發展。

孩子在9 18 個月大時,開始發展「共享式注意力」,能在自己、成人、物品三方之間協調自己的互動,孩子會「眼神追視」注意看大人看哪裡,參照成人的表情、聲調、動作等「社會參照」,或是「模仿學習」成人使用物品的方法,另也會「主動分享」透過指、展示、給予物品與大人互動。平時,可以帶著孩子透過親子共讀、唱兒歌時比動作、命名所看到的任何人事物等方式累積人際互動經驗以及認知及語言能力。

◆1-2歲的孩子:

孩子的記憶力和問題解決能力逐步發展,也喜歡嘗試用不同的玩法探索物品的特性(例:反覆將東西丟進去瓶子再拿出來、撕紙),可以拿積木疊高,做出簡單的塔。約18-24個月大時,發展出表徵能力,開始進行假扮遊戲,也能把組合出來的作品,想像成不同的物品。人際情緒方面,社會參照及模仿進一步發展,很會模仿大人的行為(例:拿玩具假裝是手機在與人通話、學煮飯叫外賣等),另也學會說「不要!」來表達自我,也展顯出對不同人事物的喜好。

這個時期,可以與孩子準備一些可堆疊(例:杯子疊高)以及配對和分類的玩具(例:圖卡、積木),以及生活常見可以假扮的物品,並在安全的環境下鼓勵孩子多方探索及嘗試。人際情緒方面,孩子自主意識開始萌芽,但語言理解及表達正發展當中,容易用哭鬧的方式表達,此時大人可以協助描述事件,並提供其語言能表達的範型,協助孩子用說的(例:「還想要玩,是嗎?你說『還要』」);當孩子堅持要做某件事時,給予適度的選擇權,讓他們感受到被尊重,同時溫柔地設立安全界線。另也可以挑選,文字簡短、內容簡易、詞彙/句子重複性高、生活化內容的故事,培養親子共讀的習慣。

◆2-3歲的孩子:

孩子的語言發展能用短句表達需求並開始參與簡單的對話,思維變得更有邏輯性,開始能解決簡單問題(例:知道用椅子墊高去拿到桌上的物品),他們也對「為什麼」和「怎麼樣」充滿好奇,經常提出問題,並能進行短暫的角色扮演遊戲,透過假裝和創造性遊戲理解周圍世界。人際情緒方面,孩子開始學習調節自己的情緒,但仍需要大人的引導。他們開始關心別人的感受(例:看到別人哭時,可能會遞上玩具以示安慰),進一步了解社會規範,學習輪流、分享、等待。

大人可以準備與顏色、形狀、數量相關的遊戲,帶著孩子做三階段的練習(配對、指認、命名);數量概念可以從唱數(例:從1數到10)開始練習,再進一步到一一對數及量的概念(手指邊指邊數數,數完再回答幾個)。可以準備樂高、拼圖、磁力片、黏土等組合建構類的玩具;平時生活中可以用5Wwho, when, what, where, why隨機教導生活的知識,並透過共讀故事書豐富詞彙及人際經驗。人際情緒方面,可以共讀情緒相關的繪本,帶孩子認識不同的情緒,生活中引發情緒時,可以幫他們命名情緒,並提供解決方式(例:「你很生氣,因為積木倒了,我們可以再一起試試看。」)。

不管哪個年齡層的孩子,最重要的孩子是「父母的陪伴」,孩子們充滿好奇與探索,因此需要安全、支持性的環境來嘗試新事物,也需要大人的情感陪伴,當大人能保持情緒穩定,用耐心和愛心陪伴孩子,便能幫助他們逐步建立自信、自主和人際互動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