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9/12
好好玩的心情點播室
「黄小弟,你給我把早餐繼續吃完」、「快一點,要出門了你在做什麼」、「奇怪耶,為什麼好好說話你都不聽,一定要大聲或修理你你才會做事」⋯⋯。
我,是臨床心理師;我,有一個注意力不足的孩子。我在職場上是一個「溫和而堅定」的心理師,不管來找我的孩子多亂、多恍神,我總是可以冷靜的處理面對他們的大小事。然而到家後,才發現原來什麼叫做「情境不同,身分不同,表現也就不同」。也終於體會到家長每次和我說的「老師,我懂,但好難」。沒想到在家的我也是會咆哮,我也是個會不由自主的握緊拳頭想要修理他小屁股的家長。
*面對自己的孩子,真的好難*
如果妳/你和我一樣,看過了很多正向教養的書籍、吸收了很多正向教養的親職資訊,卻發現看著自己的孩子時,腦袋裡的東西就拋到九霄雲外。不如試著和我一起踏上自我修煉的旅程吧!以下是我嘗試進行的步驟,與各位分享:
- 重新全面審視自己的生活及遭遇事件:書中所說的總是理想狀態,但畢竟我們在生活,生活並不理想(不然你也不會來看這篇了)。釐清一下相關影響的因素:
- 什麼時候我特別容易斷線?(時間不足時?旁邊有其他人在時?自己身體狀況不佳時?有其他工作或生活壓力時?)
- 我曾經做過什麼樣的調整努力、效果如何呢?
- 我有什麼資源可以好好使用呢?
如:神隊友、可以訓練的豬隊友、替代人力、可以信任又剛好喜歡娃娃的好閨蜜、幼兒園。
- 設定短期目標:偉大的事情從來就不是一觸可及的,羅馬也不會是一日建成。因此,針對上面我們經過了思考審視後,開始選擇一個最容易成功的目標進行調整,只要記得:小小成功的慢慢累積,終將迎來大大的成功。
- 留有餘裕:生活中盡可能替自己留下一點空白的彈性時間,妳/你會發現每個計畫中留下的小小彈性,常會給予我們意想不到的結果喔。
文/黃思賓 臨床心理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