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向教養如何教導孩子解決問題?解決問題的四大原則

生活中,每天總有大大小小的問題!如果「遇到問題」是一件常常發生的事情,我們需要教孩子的是學習如何解決問題,而不是讓孩子為犯錯付出代價(通常是懲罰)。
 


案例:一直噴人口水的孩子

這個過年,我那剛滿三歲的可愛外甥阿淇,學會了一個新招。

我發現,他在遇到令他不滿意的事情時,就開始對人噴口水!

例如,阿嬤說:「來,把這口飯吃完。」

阿淇聽了不想做,就直接對阿嬤噴口水

想當然爾,他就被爸爸抓走,好好的訓斥告誡一番。

回來之後,他跟阿嬤說,「阿嬤Sorry~我不是故意的,我以後不會再對妳噴口水了。」

後來我發現,阿淇的確有努力克制噴口水的衝動,值得嘉許!

但也有幾次,不合他意時,仍然會對哥哥、姨姨故意噴口水。

聰明的你,可以思考看看,為什麼問題還沒有解決呢?

比起問題行為,我們更應該探討引發行為的原因
 

很多人會一直關注在「噴口水的行為」,以及「後續的懲罰方式」。

換個角度想,如果我們能教他避免「噴口水的行為」,不是更好嗎?

而我觀察到,當阿淇有不想配合的事情時,就會出現噴口水的行為。

「噴口水」是個問題行為,可是真正的問題其實是「阿淇遇到了不想配合的指令,卻不知道怎麼表達或反應,只好用噴口水來表達抗議

換言之,他的問題其實是不知道如何適切地表達自己的拒絕

所以,要教他的其實是,遇到了不想做的事,可以怎麼表達自己、跟他人溝通?

他的方法不夠,我們該引導的是讓他學習各式各樣適合的方法,並且隨著練習與年紀越大,有辦法類化到自己想出適合的方法,而不是著重在做出不良行為後的後果。

解決問題的四大原則

傳統的管教方式是在教導孩子「不要做什麼」以及「配合我說的話」,正向教養的焦點則是放在引導孩子該怎麼做,因為孩子先前已經受過些訓練,所以已可思考眼前的狀況,然後採取一些基本原則(例如尊重的方法、有助於解決問題的方式),來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

他們在整個學習中,並不是被動接收的角色,而是積極參與者,因此得以學會思考,並做出更好的行為選擇。

記得,當孩子受到尊重的對待時,他也才學會尊重待人

將焦點放在解決問題上,可以創造出很正面的課堂/家庭氛圍!這和將焦點放在懲罰上所創造出的氛圍絕對有很大的差異。

把焦點放在解決問題上的重點是:我們面對的問題是什麼?有什麼方法可以解決?孩子擁有很多創意十足的解決問題方法,只要成人願意花時間引導和訓練,並讓他有機會發揮解決問題的能力。

解決問題的四大原則包含:

1.相關

解決方法要和問題相關。例如,如果孩子把水打翻,讓他解決的方法可能是請他擦乾,而不是請他罰站。因為罰站和打翻水,一點關聯也沒有!

2.尊重

解決方式應該尊重孩子的感受和需求。懲罰和羞辱的言語,都不是尊重的表現。

3.合理

方法需要合乎邏輯,而且公平,也符合孩子的年齡與能力。

4.有助於解決問題

解決方式應該有助於解決問題,目的是協助孩子成長與學習,而非僅僅是懲罰。例如,可以請孩子思考,下次該怎麼做比較好呢?

回到案例:一直噴人口水,怎麼辦?

「噴口水」是個問題行為,可是真正的問題其實是「阿淇遇到了不想配合的指令,卻不知道怎麼表達或反應,只好用噴口水來表達抗議/不要」。

換言之,他的問題其實是不知道如何適切地表達自己的拒絕

所以,要教他的其實是,遇到了不想做的事,可以怎麼表達自己、跟他人溝通?

我們可以做的是

1.積極暫停,給予冷靜期,帶離現場

2.詢問他,阿嬤請你把菜吃完,可是你不想吃完,對不對?可是噴口水是不禮貌的行為,你覺得你可以怎樣說出來,會比較禮貌,又讓阿嬤知道你不想吃了呢?

在這樣的引導中,是集思廣益、促進孩子思考的好方法!並且留意是否有符合解決問題的四個原則:相關尊重合理有助於解決問題,如果是具有傷害性或者不尊重的方法,必須刪除。

一步步的練習,相信你和孩子都能夠一起進步!

文/吳佩穎 職能治療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