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貝上國小,家長關心不憂心——孩子進入國小的準備工作

過了鳳凰花開的畢業季,家中寶貝即將邁向人生的新階段:成為小學生,家長的心裡總是充滿了喜悅、成就以及或多或少的擔憂。「孩子能適應上下課的生活嗎?」、「孩子能順利應對學習需求嗎?」、「孩子和師長、同學可以處得來嗎?」透過本文,讓心理師陪伴您面對您與孩子的人生新階段。

國小和幼兒園有什麼不同?

        在環境部分,國小的校園比幼兒園大、上不同的課可能需要換教室、廁所可能離教室有點距離,甚至是廁所的小便斗、蹲或坐式馬桶......等,對孩子而言都可能是一項挑戰。

        在學習部分,國小階段的作業更多也較為困難、有大大小小的考試要求學習進度、須自行抄寫聯絡簿、每堂課40分鐘考驗孩子的專注力......等,這些都可能讓孩子經歷挫折與挑戰,也常常是家長們擔心的問題。

        在生活作息部分,國小的上學時間通常比幼兒園早、到校前要吃完早餐、有固定的上下課時間、學會聆聽鐘聲知道現在該做什麼、午休時間較短且必須趴在桌子上睡午覺、需要依課表內容行事、不同天可能有不同的放學時間......等,每位孩子都有他們各自需要適應的時間,此時父母的陪伴與傾聽非常重要。

        在生活自理部分,孩子須依照學校或班級的規定著裝、自行上廁所、午餐時學習自己盛飯或與同儕互相幫忙、學習自行收拾課本與文具......等,孩子在適應的過程中,逐步學習成為獨立自主的個體。

家長可以如何為孩子做準備?

        在許多面向,家長都能透過繪本、圖畫書、故事書等媒材,或手足的經驗分享來幫助孩子了解國小生活的不同。也能藉由實地走訪、行為預演、口頭預告來幫助孩子理解與感受國小與幼兒園的差異。

        在環境部分,家長可以透過書面媒材幫助孩子認識校園環境,如:繪本、圖畫書。如果可以,實際帶著孩子走入校園,看看未來生活的環境、可能的教室位置、廁所的位置,更能幫助孩子對校園有更具體的認識。即使不便出門或進入校園,從網路上瀏覽校園平面圖或外觀照片,也能幫助孩子對未來生活環境有更多了解。

        在學習部分,家長可利用坊間販售、網路分享的學習單或自行擬定多樣化的活動,作為模擬的學校作業,練習適應有回家作業的生活。也可將當日作業的名稱寫下,供孩子進行抄寫,模擬在學校抄聯絡簿的情境。此外,專注力的練習也可從孩子感興趣的活動開始,延長孩子進行單一活動的時間,若是孩子較不感興趣的活動,可以從較短的時間開始逐步延長,協助孩子適應和熟悉一堂課40分鐘的時間感。

        在生活作息部分,家長可將一天的日常活動以課表的形式呈現(如:明確列出起床、用餐、洗澡時間等),利用暑假期間逐步調整孩子的睡眠習慣與用餐時間,也能利用網路共享資源的鐘聲作為活動轉換的提醒。若擔心孩子入學後在用餐之間肚子餓,也可以為孩子準備小點心,下課時補充能量。如果孩子下課後需要自行前往安親班、補習班或才藝班等,也可以帶孩子實際走過路線、認識老師,幫助孩子入學後更快適應生活作息。

        在生活自理部分,除了口頭預告,也可以藉由家庭活動、外出旅遊等,讓孩子學習挑選適當的服裝並著裝,列出清單讓孩子自行收拾背包需要攜帶的物品(如:水壺、衛生紙等)。用餐時可讓孩子練習使用在學校可能使用到的餐具,如:飯匙、夾子、湯瓢等,也可與孩子練習互相幫對方盛飯,模擬學校共餐的情境。外出時,可以讓孩子認識與練習使用蹲式或坐式的馬桶,增進孩子進入校園的應變能力。

家長可以如何為自己做準備?

        每位孩子都有不同的性格特質,家長也必定有著不同的擔心。家長可先具體列出自己的擔心(如:上課時間太長,孩子坐不住),避免這些感受無限地放大延伸成為無所遁形的焦慮,接著一一列出這些擔心可以如何因應,無論是實際為孩子做準備,或是與可信任的人聊聊心裡的感受,都是非常適當處理情緒的方式。

        雖然本文提及了許多家長可以從生活中為孩子做的準備,但家長唯有先照顧好自己的身心靈,才能在孩子需要支持或協助時,成為最棒的避風港。最重要的是體認到:正因為我們深愛著孩子,我們無論如何都會擔心,我們可以學習接納自己的擔心、接納自己總有預備不夠的地方。此時我們才能相信,孩子一定有他豐富且精彩的生命力與韌性,能夠突破自己面對的困境。當這份力量展現時,我們便能與孩子同喜樂、同歡呼。



文/好好玩心理治療所 何品璇 臨床心理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