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特殊兒(一)——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

 
「老師說孩子上課看起來都沒在聽,常常發呆,建議我帶他來檢查一下。」

「叫他坐好都不坐好,屁股扭來扭去,出門也跑來跑去的,讓我們好擔心。他是不是過動症啊?」
「他坐好寫作業維持不到五分鐘,但是看手機就可以坐一個小時,這樣也有ADHD嗎?」
 

什麼是「注意力不足/過動症」?

        「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ttention Deficit/Hyperactivity Disorder, ADHD)」可能包含兩種症狀:(1)不專注(2)過動與衝動。不專注的情形例如:容易粗心、難以持續專注、對話時好像沒在聽、無法遵循指示、組織計劃有困難、逃避需要持久專注的工作、常常弄丟東西、容易分心以及在日常生活中忘東忘西等。過動與衝動的情形例如:無法安坐在椅子上、在該安坐時離席、在不適當的場合奔跑或爬、無法安靜地玩、像被馬達驅動般的活躍、多話、搶答、難以等待以及常常打斷他人等。

        當孩子在不同的情境中出現上述六項以上不專注的情形,和/或六項以上過動與衝動的情形,且明顯影響孩子或照顧者的生活品質,就可能說孩子患有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

我的孩子有ADHD嗎?

        「我的孩子到底有沒有ADHD?」常是家長心中一個難解的問題。依據前面提到的診斷標準,需要六項以上的不專注和/或過動與衝動症狀,才會說這個孩子「符合ADHD診斷標準」。但若孩子只有五項症狀呢?他就沒有ADHD嗎?或許更貼切的說法是,這個孩子「有ADHD的特質」,但不符合ADHD診斷標準。

        由此可見,精神醫學的診斷,並不完全是「有」或「沒有」的問題,更像是「程度」的問題。以ADHD的診斷為例,「六項」的數量是由許多嚴謹的研究得出的結論,提供臨床工作者一個參考的依據。但是隨著新的研究結果發表,這個數量也是可能改變的。

        因此,「我的孩子有ADHD嗎?」這個問題,背後沉重的疑問與吶喊也許是:「如果我的孩子有ADHD(或ADHD特質),我該怎麼辦?」在治療上,無論孩子符合ADHD診斷標準,或僅具有某些ADHD特質,方向都是大同小異的。

有ADHD特質,怎麼辦?

    1. 藥物治療

        在台灣,只有精神專科醫師能使用藥物治療,常見於醫院精神科、身心科、兒童心智科或專科診所,常見的藥物例如:利他能、專思達等。

    2. 行為治療

        在班級或治療的情境中,依據孩子個別的行為問題,設立具體且可執行的目標行為或行為規範(如:眼睛看老師、屁股牢牢地黏在椅子上等)。在課程或活動進行中,當孩子確實做到符合規範的行為,立即給予他喜歡的獎賞。在獎賞的部分,對於年紀較小的幼兒可能會給予立即的感官體驗(如:按一下發聲按鈕的機會);而對於學齡兒童則可能用集點的方式(如:在白板上畫一顆小蘋果代表一分),累積足夠的分數則可以兌換獎賞(如:吹泡泡的機會、餅乾、遊戲時間等)。

        行為治療當中的技術也可以運用於家庭或學校,依據不同的情境為孩子設立目標行為。但須留意目標行為是否足夠具體、是否是孩子努力就能達成的目標,避免模糊的規範讓孩子無所適從,或太難達成而增加孩子挫折感。另外也須留意獎賞是否是孩子喜歡、感興趣的,才能提升孩子達到目標的動機

    3. 生活中的其他技巧

        由於ADHD特質的孩子難以長時間專注,也可能有較高的活動量需求,在執行長時間的任務時可以採取分段完成的方式(如:30分鐘的作業分為三段10分鐘的小作業,中間給予休息或體能活動的時間)、平時增加體能性的休閒活動等。在課堂情境,可以邀請孩子擔任小幫手協助擦黑板、發作業等,增加課堂參與度。
 
 

        雖然孩子有ADHD的特質不可避免地讓照顧者感到困惑、懊惱,但因為每個孩子都有不同的特質、都是獨一無二的,就像面對活潑的孩子,有活潑孩子的教養方式;面對害羞的孩子,有害羞孩子的教養方式;面對ADHD的孩子,也需要ADHD的教養方式。而ADHD,也僅只是孩子的一項特質而已
 
 

文/好好玩心理治療所 何品璇 臨床心理師

參考資料:

梁培勇等人(2020)。《兒童偏差行為(三版)》。心理出版社。

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 (2013). 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 (5th ed.). Washington, DC: Author.

Kring, A. M., Davison, G. C., Neale, J. M., & Johnson, S. L. (2013). Abnormal psychology (12E). John Wiley & Sons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