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口語」的孩子 如何上「語言」課
在孩子開口說話之前,其實還有很多事情要學習。學習語言不僅僅是學會發出語音或組織句子,還需要建立一系列的認知與溝通基礎。
一起來看看有哪些方法或步驟吧!
- 檢視「看」來學習的能力
首先,用「看」來學習的能力非常重要,視覺是孩子理解世界很關鍵的途徑,透過明確的視覺訊息(如:肢體動作、手勢)配合簡短的聲音或詞彙,引導孩子搞清楚「現在發生什麼事」、「我應該要做什麼」,讓孩子能夠安定的接收我們想要給予的訊息,此一過程對於未來建立有意義的語音連結,提供了重要的幫助。
- 建立溝通管道:手勢、聲音、圖卡等
幫助孩子建立溝通的管道,運用明確的手勢、聲音、圖片、肢體動作等方式,讓孩子理解這些行為在特定情境中的意義,且是可以用來表達需求、拒絕、分享等意圖,以減少溝通上的挫折感。
- 連結物品、情境和語音
當孩子開始能夠透過視覺學習、建立基本溝通方法後,下一步就是幫助他們將物品、情境和語音連結起來,使用示範、平行對話[1]等策略,將孩子操作的玩具、動作等與語音連結,這時要確保孩子的注意力有在說話者身上。在日常生活、遊戲、出遊、買東西等情境都可以使用此方法,這是語言發展的重要階段,讓孩子能夠理解語音與物品之間的關係(形音連結)。
- 聲音的使用,但別忽略其他溝通方式
隨著形音連結逐漸穩定,同時增強孩子聲音的使用,可以從模仿遊戲開始,鼓勵孩子模仿各種語音,如:語氣變化、動物的叫聲、日常物品的名字等。然而,聲音的使用並不是唯一的溝通方式,其他形式的表達同樣重要。在語言治療過程中,除了口語,手勢、表情、視覺符號等都是有效的溝通手段,當孩子出現明確意圖,千萬別強迫孩子仿說,適時引導孩子跟著說即可,別讓說話成為有壓力的事情!。
語言的學習是逐步累積、將各感官與語音連結的過程,在過程中,視覺學習、建立溝通管道、連結物品與語音、以及增強聲音的使用,都是重要的步驟。語言的學習不僅是讓孩子開口說話,而是幫助他們在多元的方式中,找到最適合的溝通途徑。
*每個孩子的發展狀況都不一樣,需實際評估才能為孩子的制定學習方法唷!
[1] 平行對話 : 是指父母如同旁白,及時說出孩子當下看到的、或者正在做的事情,幫助孩子理解眼前的事物。例如:當孩子正在畫畫,您可以說:「哇你正在用鉛筆畫一個房子,你還幫他畫了兩扇窗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