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冒險(adventure)」,你會想到什麼呢?是爬山、溯溪、衝浪、潛水等戶外休閒活動,還是野外求生、極地探險、攀岩垂降等專業運動呢?「冒險」包含上述,且不限於此。有些體驗教育單位將「adventure(冒險)」一字翻譯為「歷奇」,指的是經歷新奇的、新鮮的、陌生的事物,是一段與慣常的生活方式不同的經驗。但是,「冒險」和我們的日常生活又有什麼關聯呢?
「冒險」的重要性
「冒險」和我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我們從小到大的冒險經驗,決定了我們如何與這個世界互動:大腦就像一個資料庫,每個冒險都在輸入一些資料,而當我們需要時,從資料庫提取出來的訊息,能幫助我們對生活事件做出反應。以一位參與攀樹活動的青少年為例,他曾經覺得自己不可能攀上那棵10公尺高的大樹,直到他成功攀到最高點並落地後,滿帶笑容地說:「原來我可以做到原本認為做不到的事。」這個進入資料庫的訊息,在他面對未來的大考與職涯選擇,給予了莫大的幫助。
誰需要「冒險」?
經歷新奇的事物,以此來引發內在新的感受與想法,是不分年齡層的人都能體驗的。對成人而言,可以收穫新的知識、感受不同的情緒,或僅只是跳脫日常、休息放鬆。對於青少年,可以建立健康的自我形象、促進人際關係的品質。對兒童而言,可以透過親身經歷來學習書本的知識、提升受挫力、學習生活技巧、培養獨立生活的能力。
冒險三步驟
冒險可以不大,也可以不難,更可以不在戶外。以下說明步驟的同時,也提供日常生活中可行的冒險活動參考。
- 步驟一:設定目標、具體規劃
跳脫日常的活動,就可以是冒險,例如:嘗試新髮色、嘗試新的穿搭風格、吃一樣沒吃過的東西、去一間沒去過的餐廳、下班時換一種交通工具回家、讀一本沒讀過的書、做一樣沒做過的運動、找很久沒見面的朋友吃飯...等。對於兒童,這個冒險也許是嘗試一個新的桌遊、學習新的才藝、參加冬令營、去沒去過的公園或親子館...等。設定目標總是需要考量自身能力,再進行規劃,例如一位平常沒有運動的人,設定了「登上玉山山頂」的目標,也許在實際執行登山活動前一年,他就得開始一個新的冒險:規律運動。
- 步驟二:專心投入、享受當下
這個步驟看似多餘,卻是許多人難以做到的一步,尤其是出現負向情緒的時候,例如:搭上一班沒搭過的公車路線,路途上很緊張;吃了沒吃過的東西,太辣不舒服;讀一本沒讀過的書,內容很無聊...等。我們的感受,無論是好的、壞的,都是屬於我們和這個經驗的一部分,都有它的意涵,只要感覺到它、知道它、理解它,就可以了。
- 步驟三:回顧歷程、擁抱自己
結束一場冒險後,給自己一小段沉澱的時間,15分鐘、半小時、一小時或半天都可以,回想在進行冒險時,我如何看待這場冒險?我的心情是什麼?我預期發生些什麼?和實際的感受有什麼異同?最重要的是,無論正負向的感受,都有它存在的價值與意義,它能幫助我們更認識自己。例如:我吃了加芋頭的火鍋,我覺得很噁心,我更確定我不喜歡它的味道,但是我多嘗試了一種食物;我搭了雲霄飛車,沒那麼可怕但我吐得很慘,我確定我沒辦法玩這麼刺激的東西,我佩服自己的勇氣。
開始你的冒險吧!
冒險如同破殼而出的雛鳥,跨出舒適圈的第一步總是不容易。熟悉之後,就會發現生活中處處有冒險、時時在歷奇,過往冒險經驗帶來的訊息,已經讓資料庫更豐富,以往感到擔憂焦慮的事情,逐漸能泰然處之。現在,我們一起帶著些許緊張和期待的心情,開始冒險吧!
文/何品璇 臨床心理師